產品說明
藥理作用
本品為口服抗高血糖藥格列本脲和鹽酸二甲雙胍組成的復方制劑。鹽酸二甲雙胍可減少肝糖原
的產生,降低腸對糖的吸收,并且可通過增加外周糖的攝取和利用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格列本脲為磺酰脲類降糖藥,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產生降血糖作用。
毒理研究
遺傳毒性:格列本脲、二甲雙胍致突變試驗結果為陰性。
生殖毒性:大鼠服用格列本脲300mg/kg/天(以mg/m2計,約為人最大日推薦劑量的150倍),或服用二甲雙胍600 mg/kg/天(以mg/m2計,相當于人最大每天推薦劑量2000 mg的3倍),未發現有致畸作用。最近一項研究表明,胎兒先天性不正常與孕婦孕期血糖異常有關,因此建議盡可能使用胰島素使孕婦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盡管尚不知道格列本脲是否在人乳中排泄,許多磺酰脲類藥物己知是在人乳中排泄的。哺乳期大鼠的研究結果顯示,鹽酸二甲雙胍可分泌入乳汁,并可達到血漿中的水平。
致癌性:大鼠連續給予格列本脲18個月,劑量達300 mg/kg/天。未見致癌性;小鼠連續給予2年也未見致癌性。
二甲雙胍給大鼠104周,小鼠91周,劑量分別為900 mg/kg/天和1500mg/kg/天(以mg/m2計,均相當于人每天最大推薦劑量2000 mg的4倍)的致癌試驗,未發現致癌性。900 mg/kg/天組的雌性大鼠有良性間質性子宮息肉增加的現象。
【藥代動力學】
根據文獻報道,口服單方鹽酸二甲雙胍500 mg后,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服藥后2.4±0.8小時,峰濃度約2μg/ml,主要經腸道吸收,生物利用度為50%~60%,與血漿蛋白結合率小于5%,主要公布在胃腸道壁內、腎、肝和唾液內。二甲雙胍不經肝臟代謝,大部分以原型經腎臟排泄,消除半衰期為3.15±1.29小時。口服單方格列本脲后,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3.2±0.6小時,蛋白結合率為95%,在肝臟內代謝,主要代謝產物是4-反-羥基衍生物,代謝產物幾乎無降糖活性,通過膽汁和尿各排出50%,消除半衰期為7.85±2.97小時。
單劑量口服本品分別與單獨使用格列本脲片和鹽酸二甲雙胍片的藥代動力學參數相近。
【用法用量】個性化用藥
1.對于飲食與運動療法己不能滿意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薦開始劑量為1日
1次,1次1粒(格列本脲/二甲雙胍:1.25 mg/250 mg),與飯同服。
2.對于基線HbA1c>9%或FPG>200 mg/ dl的初次治療病人,開始劑量為1日2次,
1次1粒(1.25 mg/250 mg),早晚飯時服。每隔兩周,可增加本品的每日劑量,以達到最小的有效治療劑量。
3.用于以前己服用過其他降糖藥的病人,推薦開始劑量為1日2次,1次2粒(2.5
mg/500 mg)或1日2次,1次4粒(5 mg/1000mg),與飯同服。對于單用磺脲類或鹽酸二甲雙胍己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病人,推薦開始劑量為1日2次,1次2粒(2.5 mg/500 mg)或1日2次,1次4粒(5 mg/1000mg),與早晚飯同服。為避免低血糖,開始劑量不應超過以前所服的磺脲類或鹽酸二甲胍的日劑量。日劑量逐步調整,每次增加量不超過2粒(2.5 mg/500 mg),直達到最小的有效治療劑量。
4.建議最大日劑量不超過8粒(10 mg/2000 mg)。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可有腹瀉、惡心、嘔吐、胃痛不適、口中金屬味。
2.有時有乏力、疲倦、頭暈、頭痛、皮疹。
3.乳酸性酸中毒發生率很低,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痛、過度換氣、神志障礙,血液中乳酸濃度增加而不能用尿毒癥、酮癥酸中毒解釋。
4.少見而嚴重的有黃疸、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粒細胞減少(表現為咽痛、發熱、感染)、血小板減少癥(表現為出血、紫癜)等。
5.可減少腸道吸收維生素B12,使血紅蛋白減少,產生巨幼紅細胞貧血,也可引起吸收不良。
【禁忌】以下患者禁用:
1.腎臟疾病或腎功能不全(男性:血清肌酐≥1.5mg/dl;女性:血清肌酐≥1.4mg/dl。或肌酐清除率異常),由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敗血癥引起的腎功能不全。
2.需藥物治療的充血性心衰。
3.對二甲雙胍或格列本脲過敏者。
4.急慢性代謝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性的酮癥酸中毒。
5.靜脈腎盂造影或動脈造影前、重大手術以及臨床有低血壓和缺氧情況。
6.I型糖尿病患者。